0
34
管理员
老百姓历来崇敬清官,民国时,醴陵县境有9处包公庙。冷水包公庙是市内规模较大,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。现存包公庙,位于栗山坝镇冷水村,始建于明正德九年(1514),清朝曾多次维修。1928年,主殿部分损毁。1985年,当地群众集资,按原貌修复。
庙座北朝南。主殿为砖木石结构,硬山式顶,门两旁有对联:“孝于亲,忠于君,劳心于国,施惠于民,德望重千秋,今日犹思贤宰辅;冤则雪,讼则解,弊政则除,-则赅,威名传万代,当年共颂话阎罗”。
戏台面积约50平方米,歇山式顶,翼角凤状上翘,藻井与梁、木方均绘彩龙。戏台与主殿间为庭院,中有石板过道,两侧走廊相连。1989年,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举报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中国城乡旅行网
GMT+8, 2025-5-11 07:32 , Processed in 0.05400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